会员风采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会员风采

用心雕琢意境之美——林仪鸿谈白玉雕刻工艺

添加时间:2015-12-13 22:47:33    浏览:

  人物档案

  林仪鸿,1982年生,揭阳人,现为揭阳市玉器产业协会副会长。师从揭阳玉雕名家林潮寻。2003年创办“林仪鸿玉雕工作室”。2013年,作品《封侯拜相》获中国玉石雕刻作品“天工奖”优秀作品奖;2015年,作品《夕照归舟》获中国工艺美术“国艺奖”银奖,《寿元无极》获中国工艺美术“百花奖”、中国工艺美术“国艺奖”银奖,《合合如意》获“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”铜奖。

  □陈冰虹

  一件玉雕作品,从选料、设计、雕琢到完工,每一个环节都凝结着琢玉人无数的心血和劳动。“优秀玉雕作品的创作,绝不是一蹴而就。它除了需要遇到一块可塑性很强的原石外,更重要的是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思维,这要求玉雕师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创作功力。”从事玉石行业16年的林仪鸿,对玉雕有着浓厚的兴趣,一直用心雕琢每一块玉石。

  “一件好的玉雕作品,除了料好,设计更要好。尤其是质量比较普通的玉石,要雕琢出特色才有价值。”林仪鸿告诉记者,每块玉石的成分、色泽、形态、大小均不相同,玉雕师傅要善于依照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,去设计构思玉器的造型,然后才进行仔细加工。他在挑选玉料的同时,便会考虑如何雕琢。但也不是每块都可以马上确定能加工什么,更多的要通过苦思冥想,得出一种或几种方案,然后择佳进行加工,有时在加工过程中,根据玉料纹路、质地等的变化又得重新构思。“雕琢玉石的过程具有不可预见性。但每一块玉石我都会用心对待,不管材料好坏。就算不能做到最好,也要做得更好。”林仪鸿说。

  为满足、丰富人与社会的多种需求,玉雕工艺的表现手法、方式也呈现出它的多样性、复杂性。工艺的繁简精细程度,以及作品所揭露的思想主题、文化内涵,均反映出琢玉人自身的技艺、学识、修养等综合素质。采访中,记者看到林仪鸿雕琢的《夕照归舟》白玉牌,他巧妙地把玉石本身的红皮设计雕刻成映照在夕阳下的山水、人物、船舶、亭台楼阁,画面清新古雅、层次分明,线条清晰利落,工艺细致生动,连水面上的夕阳余晖都刻画得栩栩如生。优美如画的构图,典雅精致的雕工,无不体现了作者精湛的工艺和细腻的用心。

  在林仪鸿看来,玉雕艺术之路学无止境。为不断提高自身涵养及创作水准,如今,他每周还会去学画画,一有机会就到上海、苏州等地参观交流,“玉雕工艺博大精深,要不断学习,与时俱进,才能进步。”林仪鸿说。

夕照归舟。